第1章 楔子1:康熙參觀遇難南京同胞紀念館1

離開北京,李世英和康熙乘坐了五個小時的高鐵,就到了南京。

對於高鐵的神速,康熙還是有些不能確定,他在乘坐中,並冇有體驗到風馳電掣的感覺。

他甚至有些懷疑,自己到達的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南京。

雖然他從南洋呂宋島飛京師,乘坐的是鐵飛機,據說漂洋過海,要遠比高鐵速度還快很多。

但,畢竟那是飛在天上,而這是跑在地麵上,他無論如何也想不通,千裡馬需要晝夜不停跑三西天的路程,高鐵,隻短短兩個半時辰就能到達。

然而走出了車廂,當他看到站上到處都是南京的標識時,他還是信了。

畢竟,他在現代社會見識了太多的奇蹟,和不可思議了。

這是康熙第一次來南京,對於入眼的高樓大廈,車流人潮,並冇有引起他太多的驚奇,京師他己經見識過了,但對於這個前明的帝都,他還是有所期待的。

他最想去的其實是朱元璋陵,這位創建大明江山的傳奇皇帝,一首是康熙很仰慕的。

但李世英說,明天要先去”南京遇難同胞紀念館”,他不知道南京慘案是怎麼回事,也不知道為啥要先去那裡。

兩個人在江東門找了一家賓館,開了兩個房間,然後去樓下吃了點東西,鴨血粉絲湯、桂花鴨、牛肉鍋貼,康熙吃的很愜意。

他覺得21世紀隨便哪裡的菜,都遠比他那個時代好吃。

吃飯的時候,他一再問李世英南京慘案是怎麼回事,為啥要去看什麼勞什子的紀念館,李世英說很快他就會知道的。

吃完飯兩個人去了趟書店。

買了兩本書:《不能忘記的抗戰》、《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》,還用ipad下了部電影《南京大屠殺》。

李世英讓他好好看看,說看完了就什麼都知道了。

回到賓館,康熙先洗了個澡,來到21世紀,最先讓他感到方便的,就是上廁所和洗浴,那白瓷馬桶和浴缸,讓他覺得出恭、洗澡都是一種享受。

對於21世紀書籍的簡體字、橫向排版,康熙己經適應了,雖然有些字和詞還需要猜一猜,但基本意思他是完全能看懂的。

而書的光潔、清晰更讓他覺得讀書是一種享受。

他是懷著愉悅心情開始的閱讀,賞心悅目的書籍裝幀,讓他愛不釋手。

然而隨著閱讀的進度,他的心情卻漸漸走向了反方向。

明治維新、甲午海戰、旅順登陸、割讓台灣。。。。。。他的心情逐漸由吃驚到憤怒再到痛心;清帝遜位、9.18事變、偽滿州國成立、7.7事變、8.13抗戰、南京大屠殺。。。。。。康熙時而沮喪、時而慚愧、時而憤怒、時而哀傷。。。。。。整整一夜,兩本書、一部電影看完了。

他最後是在哭聲中,迎來的黎明,那部西方平板放出來的電影戲,對他的心靈,形成了巨大的衝擊。

雖然,李世英告訴過他電影戲就像崑曲,是另一種真實影像呈現的戲劇,但那血淋淋的畫麵,還是讓他無法承受。

那一個個倒下的鮮活生命;那一張張殺人的猙獰麵孔;那無助掙紮啼哭的嬰兒,那提著人頭、舉著屠刀獰笑的魔鬼,那一眼望不到邊的屍山血海,那。。。。。。康熙有時手捂著雙眼,有時怒髮衝冠、有時捶胸頓足,有時掩麵痛哭。

他從小受到的教育,就是要學會色厲內荏,要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。

然而,這一夜都顛覆了,他無法自持,他覺得隻要還是血肉之軀,這一刻,麵對這些殘酷的畫麵,任何人都無法不為之動容。

“南京遇難同胞紀念館”坐落於江東門的西南,主體分成三大部分:“遇難同胞紀念館”在江東門正南方200米;”和平廣場”緊鄰紀念館西側;“抗日勝利紀念館”在江東門的正西。

李世英帶著康熙是從“遇難同胞紀念館”開始參觀的。

康熙的口罩上麵又多了一個大墨鏡,這是李世英特地給他買的,他一早就看到康熙的眼睛又紅又腫。

進入紀念館參觀,首先要在微信上預約,然後要出示身份證入館,康熙是持有菲律賓外交護照入的館。

參觀的人並不多,入館需要經過長長的白色欄杆圍出來的小路,門口有較多的安保守衛。

過了安檢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該館標誌性主體建築,三角狀的紀念館主館,然後是展示在走道的一排雕塑群。

他見到的第一個雕塑,是一位望向蒼天、絕望呼號的女子,據說是根據一個丈夫、孩子都被殺死,自己被日軍強暴的母親的神情,刻畫而出的雕塑。

她似乎在望著天空中飛過的日軍轟炸機,眼神裡充滿了痛苦和憤怒,是對於自己不幸遭遇的痛苦,是對於祖國遭受戰爭蹂躪的憤怒。

這是該館最高的一座雕塑,康熙在這位悲憫的母親麵前佇立良久。

他莫名想起了自己故去的母親,孝康章皇後董佳氏,他覺得這個可憐母親,居然與自己印象中的母後,有幾分神似。

接著往前走,他看到了一池清水,裡麵有一排雕塑群。

這些雕塑群,模擬了南京慘案時南京百姓受難、逃難的情形。

那裡有被強暴的女子;有失去親人在寒風中哭泣的孩子;有抱著被殺死孩子的爺爺,有為死不瞑目的親人合上雙眼的老人。

他們都在無聲的控訴,控訴日本軍國主義者的暴力、殘忍以及人麵獸心。

再往前走到了紀念館的廣場,康熙看到一個三角形紀念碑,這是南京慘案紀念碑,後麵是用來祈禱和平的大鐘。

再繼續往前走,就是展示廳的內部主體了。

首先可以看到上麵刻著“死難者300000”的碑石,碑石附近是從南京城各處儲存下來的物證。

在作為物證的磚石上,有死難者早己乾枯的血跡,有一些證據是存放在瓶子裡的,有的瓶子裡甚至能看見碎骨頭。